“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困境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关爱。近年来,南川区聚焦困境儿童的服务机制、救助申办、儿童需求三个关键维度,精准发力,为困境儿童撑起健康成长的“保护伞”。
关注服务机制
强化多方联动
“以前我们遇到困难,不知道该找谁,现在社区工作人员会主动上门了解情况,给我们讲解政策,帮助我们申请救助。有了他们的帮助,我们心里踏实多了。”一位困境儿童的家长在社区组织的座谈会上感慨地说。
在南川区,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南川区通过建立“五联动”保护网络,以需求为导向,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专业社会服务人员为支撑、以家长志愿者为依托,形成了强大的关爱合力。
据统计,2024年以来,南川区开展了“渝童成长”“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等系列主题活动40余场,服务3000余人次。社区工作人员、社会组织成员、家长志愿者和学校老师,他们就像一个个温暖的“守护者”,用自己的行动为困境儿童编织了一张坚实的关爱网络。
关注救助申办
强化数字赋能
“现在申请救助方便多了,只需要在手机上操作,就能完成申请,还能随时查看办理进度。”一位困境儿童的监护人说道。
南川区积极推进数字化服务,将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线上申请纳入“渝悦救助通”系统,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办理效率,还让困境儿童及其家庭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得救助支持。从资源归集、监测预警到动态管理、走访关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闭环工作机制。通过数字化平台,工作人员可以及时了解困境儿童家庭的最新情况,为他们提供精准的救助服务。同时,数字化服务也让困境儿童及其家庭在申请救助过程中少跑腿,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关注儿童需求
强化心理关爱
“孩子在学校参加了几次‘童心相伴’团辅活动后,性格开朗了许多,也更愿意和我们交流了。”一位困境儿童的家长在与老师交流时提道。
南川区统筹推动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面向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及其监护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2025年以来,南川区在13个乡镇(街道)22所中小学校开展了“童心相伴”团辅活动28场,服务2000余人次。这些活动不仅帮助困境儿童改善了心理品质和健康水平,还为他们的监护人提供了科学的育儿指导。
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游戏、绘画、分享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释放压力,增强自信。同时,专业社会服务人员和心理辅导老师还会为监护人提供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从“孤立无助”到“多方守护”,“多维关爱”为困境儿童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从“迷茫无助”到“便捷可触”,“数字赋能”为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了便捷的救助服务;从“心灵阴霾”到“阳光成长”,“心灵关爱”为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持。在南川区,每一个困境儿童都能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都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