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创新开展儿童福利保障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编密织牢儿童福利保障网,进一步提升保障服务和关爱保护水平,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孩子们身边。
建立机制 政策制度更加完善
一是加强联动。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全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县民政局切实履行未保办职责,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能分工,相互配合,建立信息互通、资源互补、各方互助的工作机制。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认真完善“监测预防、发现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联动响应机制,积极构建“家庭监护为主体、社会监护为补充、国家监护为兜底”的监护制度,形成家庭、社会、政府“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合力。
二是出台政策。印发《忠县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保障对象、保障内容、保障措施等进行细化明确,为全县4000余名孤儿、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织就一张“有温度、有力度、有专业度”的关爱保护网。
三是开展培训。加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服务队伍建设,每年至少举办2次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培训会议,覆盖全县29个乡镇(街道)的29名儿童督导员和372名村(居)儿童主任。
多措并举 兜底保障更加有力
一是提高补助标准。2012年以来,先后六次提高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比2012年增长130%,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比2020年增长15%,保障对象范围从六类扩大到八类。
二是开展专项救助。持续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福彩圆梦·助学成长”等专项行动,年满18周岁就读全日制普通高校和中等、高等职业学校的成年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全部得到资助。积极组织实施“明天计划”,为病残孤儿提供手术治疗和康复护理等服务。
三是强化结对帮扶。发挥“头雁效应”,33名市管领导干部、29个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一对一结对帮扶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实现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帮扶全覆盖。定期和不定期关心关爱儿童的学习、生活,帮助其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开展慈善捐赠、心理咨询等服务。
主动创新 关爱保护更加温暖
一是打造品牌。实施“忠童成长·共护未来”,精心打造具有忠县特色的儿童关爱服务品牌,动员全县10家社工服务机构、12支志愿服务队参与,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提供亲情陪护、心理疏导、结对帮扶等关爱服务2000余人次。
二是夯实基础。建设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个、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29个,在有条件的村(社区)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室。开通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热线,进一步畅通强制报告和救助保护渠道。
三是引入社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红土地、心一、宗赐、义龙、驿爱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儿童关爱保护服务项目。社工联合“代理妈妈志愿者”针对留守儿童开展关爱帮扶和专项服务,形成稳定的“村委+社工+‘代理妈妈’本土志愿者”的工作服务模式。